网站首页 律师查询 法规查询    合肥律师招聘    关于我们  
合肥律师门户网
刑事辩护 交通事故 离婚纠纷 债权债务 遗产继承 劳动工伤 医疗事故 房产纠纷
知识产权 公司股权 经济合同 建设工程 征地拆迁 行政诉讼 刑民交叉 法律顾问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刑事辩护 » 合肥刑事律师参考 » 正文
[第475号]“见死不救”能否构成犯罪
来源: 刑事审判参考   日期:2022-08-21   阅读:

《刑事审判参考》(2008年第1辑,总第60辑)

[第475号]颜某1等故意杀人案-“见死不救”能否构成犯罪

节选裁判说理部分,仅为个人学习、研究,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二、主要问题

被告人颜某1等人因怀疑周家某偷窃自行车而殴打、追赶周家某,周家某自己跳人河中溺水死亡,三被告人未采取救助措施即“见死不救”,是否构成不作为犯罪?对此,在审理过程中存在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颜某1等人因发现被害人周家某偷窃自行车而殴打、追赶周家某,属“见义勇为”行为,值得提倡;周家某系自己跳入水中,颜某1等人对周家某溺水死亡并无过错,既没有实施加害行为,也没有必须对周家某救助的义务,其行为不构成犯罪;其“见死不救”属于道德谴责范畴。

第二种意见认为,虽然周家某偷窃自行车有过错,但颜某1等人对周家某实施的殴打、追赶行为不属正当、合法行为, 由此行为而致周家某处于危险境地,负有法律上的救助义务; 颜某1等人目睹周家某挣扎,并沉入水中,却不实施任何救助行为,其对周家某的死亡具有放任故意,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三、裁判理由

我们同意上述第二种意见,本案颜某1等被告人的“见死不救”属于不作为犯罪,构成故意杀人罪。理由如下:

(一)颜某1等被告人先前殴打、追赶周家某的行为在法律上产生其对周家某处于危险状态时的救助义务。

在一般情况下,“见死不救”只是道德谴责的对象,不属于刑法评价的范畴;但在特殊情况下,“见死不救”也会成为刑法评价的对象,“见死不救”者亦要承担刑事责任。特殊情况指的是,当“见死”者负有法律上防止他人死亡的义务时, 有能力防止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却不采取措施防止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以至于他人死亡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其实质就是刑法理论上的不作为犯罪。

本案的关键在于确认颜某1等被告人对跳水而面临死亡危险的周家某是否具有法律上的救助义务。一般认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包括: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职务或业务要求的义务;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先行行为产生的义务。先行行为产生的义务,是指由于行为人先前实施的行为致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权利处于危险状态而产生的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义务。考察颜某1等被告人先前殴打、追赶周家某的行为,应当属于来源于先行行为产生的救助义务。先行行为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才负有作为义务。

1. 先行行为必须是行为人本人所实施的行为。

先行行为应是行为人亲自实施的行为,而不能是行为人以外的第三者。只有因自己行为导致发生(或引起)一定之危险者,始负有防止危险结果发生之义务。本案中,颜某1等被告人对周家某的殴打、追赶行为导致周家某跳入河中,在水中挣扎,周家某的生命已经处于危险状态,而殴打、追赶的先行行为系颜某1等人亲自实施,故对周家某的危险具有救助义务。船上的其他目击者,即使不救助也不构成不作为犯罪,因未实施先行行为之缘由,不具备防止周家某死亡的义务。

2. 先行行为必须实际造成他人的危险状态存在。

危险是指足以使合法权益遭受严重损害的一种事实状态。只有当该危险是由于行为人所实施的先行行为所直接造成时, 行为人才负有防止危险结果发生的作为义务。危险具有以下特征:(1)危险是法律所禁止的,法律允许的危险不是先行行为所导致的危险。(2)危险是现实的,这种危险状态是客观、真实的存在,而不是假想和推测的。(3)危险是紧迫的,由于先行行为的发生,合法权益直接面临迫在眉睫的危险,因而有及时救助的必要。(4)危险与先行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本案中,由于被告人的殴打、追赶,造成周家某跳人水中,后因体力不支,渐渐沉入水中,其生命安全处于极度危险状态,如果没有他人的救助,溺水死亡是必然的。

(二)颜某1等被告人的不作为与周家某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在“见死不救”的不作为犯罪中,死亡结果必须是行为人的先行行为引起的,并且该死亡结果与先行行为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这是追究“见死不救”者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

就本案来说,颜某1等被告人的不履行先行行为产生的救助义务与周家某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虽然周家某死亡的直接原因是溺水死亡,但周家某的死亡是一果多因的。没有颜某1等人的殴打、追赶行为,周家某不会跳水; 跳水后,如果颜某1等人履行了救助义务,周家某就不会溺水死亡。也就是说,在周家某跳水之后至溺水死亡之前,颜某1等人不实施救助行为即没有阻止周家某由跳水向溺水死亡的方向发展,是引起周家某溺水死亡结果的客观原因之一,殴打、 追赶一跳水一不救助一溺水一死亡,是周家某死亡的因果锁链。周家某的死亡,其直接原因固然是溺水,然而却是颜某1等人没有实施救助义务,从而引起了周家某死亡结果的发生。 据此,颜某1等被告人具备对周家某死亡承担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

(三)颜某1等被告人对周家某的死亡后果持放任态度。

“见死不救”者对死亡结果的发生,在过错形式上应该是故意的,即明知其不履行救助义务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结果,且有能力履行救助义务而不履行,致使危害结果发生。对此应该没有争议。问题是,颜某1等被告人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 我们认为,在不作为犯罪中,不作为者对危害结果的过错形式只能是问接故意。如果过错形式是直接故意的,就不存在不作为的问题,而是一种作为犯罪了,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不履行特定义务可能或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该结果的发生,而利用客观上存在的自然力或其他人为因素,实现危害结果发生的目的。就本案来说,如果颜某1等被告人主观上的直接目的就是非法剥夺周家某的生命,在周家某跳水后,颜某1等人利用周家某溺水这一机会,实现了其杀人的目的,就属于直接故意状态下的杀人犯罪。

间接故意不作为犯罪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不作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该结果发生的犯罪形态。本案中,颜某1等人明知周家某跳河后,因体力不支而在河中挣扎, 并渐渐沉人水中,可能会发生周家某溺水死亡的后果,却没有采取任何救助措施,既没有跳河救人或扔橡皮圈、绳子等物给周家某自救,也没有打电话报警寻求帮助,而是目睹周家某沉入水中后,才离开现场。但是,颜某1等被告人并没有利用溺水这一客观条件而要致周家某死亡的直接故意,其对周家某的死亡,仅仅是持放任态度。通常所说的“见死不救”,指的就是对可能死亡之人不实施救助,而不是指利用危险状态的客观条件致他人于死地。如果周家某跳水后,要往岸上爬,颜某1等人却实施了阻拦周家某上岸的行为,迫使周家某溺水死亡, 那么,此时就不是“见死不救”的问题了,而是直接利用溺水这一客观条件致周家某死亡,属于直接故意杀人的范畴。

(四)颜某1等被告人的“见死不救”,应评价为故意杀人情节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实践中,对如何认定故意杀人情节较轻的,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认为,判断故意杀人是否属于情节较轻,可以从行为人主观过错、案发原因、犯罪手段、因果关系、危害结果等主客观方面综合分析判定。颜某1等被告人的“见死不救”行为虽然造成了被害人的死亡后果,但综合全案情节应评价为故意杀人情节较轻。主要理由是:(1)周家某有实施盗窃自行车的嫌疑,在案件起因上存在一定过错;(2)颜某1等人主观上没有故意杀人的犯罪目的,其对周家某的死亡后果只是持放任态度而不是积极追求;(3)颜某1等人没有直接实施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只是在客观上实施了不正当殴打、追赶周家某的行为,周家某基于会游泳而跳入河中,生命处于危险境地后,颜某1等人能够履行救助义务而未履行;(4)本案的因果关系有其特殊性,周家某的死亡系一果多因,且溺水死亡是直接原因,颜某1等人的不作为只是间接原因。因此,法院认定颜某1等人故意杀人犯罪属情节较轻是正确的。其中,被告人韩某3积极赔偿,并取得被害人家属谅解,对其适用缓刑, 也符合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精神。


(执笔:浙江省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陈克娥 审编:最高人民法院刑四庭 耿景仪)


 
 
 
免责声明
相关阅读
  合肥律师推荐  
苏义飞律师
专长:刑事辩护、取保候审
电话:(微信)15855187095
地址:合肥庐阳区东怡金融广场B座37楼
  最新文章  
  人气排名  
诉讼费用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投诉建议 | 关于我们
地址:合肥庐阳区东怡金融广场金亚太律所 电话:15855187095 QQ:314409254
信箱:314409254@qq.com 皖ICP备12001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