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律师查询 法规查询    合肥律师招聘    关于我们  
合肥律师门户网
刑事辩护 交通事故 离婚纠纷 债权债务 遗产继承 劳动工伤 医疗事故 房产纠纷
知识产权 公司股权 经济合同 建设工程 征地拆迁 行政诉讼 刑民交叉 法律顾问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刑事辩护 » 合肥刑事律师参考 » 正文
[第1172号]吸毒致幻挟持他人,不具有真实的绑架犯罪目的,不应认定构成绑架罪
来源: 刑事审判参考   日期:2022-08-25   阅读:

《刑事审判参考》(2017.11 总第108辑)【指导案例-非法证据排除专题】

[第1172号]郑某1非法拘禁案-吸毒致幻挟持他人,不具有真实的绑架犯罪目的,不应认定构成绑架罪

节选裁判说理部分,仅为个人学习、研究,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一、主要问题

行为人吸毒致幻,产生精神障碍,在幻觉下挟持他人意图逃避“警察抓捕”,是否可以认定其“绑架他人作为人质”,从而构成绑架罪?

二、裁判理由

在本案中,被告人郑某1因吸毒患“精神活性物质(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在作案时郑某1并无辨认能力,且产生了与现实情况不相符的”被警察追捕”的幻觉。郑某1在幻觉的影响下,为“躲避警察追捕”而进入案发地仓库、持刀挟持李某珍,并试图向他人“萦车逃离现场”。对于郑某1吸带致幻后实施的上述行为如何处理,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三种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被告人郑某1作案时因吸患“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其所实施的行为完全系幻觉所致,郑某1并无將认能力,不应承担刑事责任。第二种观点认为,郑某1在客观上已经实施了抉持他人作作为人质的绑架行为,理应构成绑架罪,吸毒致幻并不影响对该的认定。第三种观点认为,郑某1因吸毒致幻实施的挟持他人的行为,并不具有实施绑架犯罪的真实目的,不构成绑架罪而构成非法拘禁罪。上:述的“绑架犯罪目的并不具有客观真实性,故不能认定郑某1绑架他人作为人质是出于某种“绑架犯罪的目的”,其行为不构成绑架罪,依法应认定为非法拘禁罪。

我们同意第三种观点,理由如下:

(一)吸毒致幻实施犯罪的行为人应承担刑事责任

被告人郑某1在作案时处于丧失实质性辦认及控制能力的精神病性障碍状态,按照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责任能力必须存在于行为之时,不能追究行为人在无责任能力状态下所实施行为的刑事责任,那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依据何在?此处需要引入刑法上的“原因自由行为”理论。原因自由行为,是指具有责任能力的行为人,故意或者过失使自己一时陷入丧失或者尚未完全丧失责任能力的状态,并在该状态下实施了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该理论认为,如果是故意或者过失使自己处于无责任能力或限定责任能力状态, 则行为人应承担刑事责任,且不能适用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规定。其依据在于,“行为人在实施与结果的发生具有因果关系的行为时具有责任能力,而且具有故意或者过失,就具有非难可能性”。①参见张明桤:《刑法学》(第 4 販),法律出版社 2011 年板,第 287 页。

我国刑法虽然没有规定原因自由行为,但刑法第十八条第四款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可视为肯定原因自由行为理论的类似规定。司法部《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指南》第 4.2.5 条规定:“对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如为非自愿摄入者按 4.1条款评定其刑事责任能力;对自愿摄入者,暂不宜评定其刑事责任能力,可进行医学诊断并说明其案发时精神状态。”这也反映出从刑事责任能力评定角度讲,我国司法实务界是承认原因自由行为理论的,并没有将吸毒致幻者视为无刑事责任能力或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病理性精神病人。

根据原因自由行为理论,对于自愿吸毒者,其有正常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明知吸食毒品可以导致自身出现精神活动的变化,在吸食前本可以自由决定自己是否陷入丧失或不完全丧失辨认控制能力状态,而仍然放纵自己的吸毒行为,其理应对吸毒后实施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被告人郑某1在犯罪时,由于吸轟导致精神障碍,作案时无辨认能力,但由于其出于自由选择吸食毒品,其吸毒时知道或应该知道可能会有其他不良后果发生故其吸毒后产生的精神障碍状态不能阻却罪责,其应对自己随后实施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前述第一种不应承担刑事责任观点的理由不成立。

(二)依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被告人郑某1的行为不枸成绑架罪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绑架罪是指行为人以勒索财物或者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挟持或拘禁他人的行为。该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主观方面是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以勒索财物或者满足其他不法要求的目的而扣押他人为人质的故意;客观方面是行为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 绑架他人的行为。绑架罪要求行为人主观上不仅要有侵害他人人身安全与行动自由的犯罪故意,还需要特定的犯罪目的,即以“勒索财物”或“以人质安全为挟,谋取财物之外利益” 之犯罪目的。“勒索财物”或“以人质安全为挟,谋取财物之外利益”是认定绑架罪不可或缺的构成要件要素。

从主观方面来看,被告人郑某1为了躲避警察追捕,进入案发仓库持刀挟持被害人李某珍,意图通过绑架被害人作为人质来向他人索要车辆,从而驾驶车辆逃避追捕,其主观方面形式上似乎符合绑架罪所要求的“以人质安全为挟,谋取财物之外利益”的特定犯罪目的。但根据据我国刑法主客观相致原则,构成要件要素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应该是客观存在的,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谋取财物之外利益”应为真实明确之目的而非虚构之目的。郑某1因吸毒产生精神障碍,作案时产生了与现实情况不相符的幻觉,其被警察追捕的状态是不真实、非容观存在的,仅存在于其自己的幻觉中,故此引起的为了“躲避警察迫捕”而进人案发仓库、持刀挟持李某珍欲“逃避追捕”并向他人“索车逃离现场”的所谓犯罪目的并不具有客观真实性,即郑某1事实上并不具备槊李某珍作为人质以满足其不法要求的目的。故前述第二种观点仅凭郑某1在不真实的“犯罪目的”支配之下所产生的的挟持他人的拘禁行为,便武断地认定郑某1具备架罪的主观方面构成要件的理由不充分。

(三)被告人郑郑某1的行为符合非法拘禁罪的构成要件

架罪的主观方面要件是一个复合要件,行为人既有非非法拘禁他人而限制人身自由的主 观故意,又有通过控制人质而企图实现勒索钱财或者其他目的的主观故意。本案中.被告人 郑某1的行为虽然在客观上符合绑架罪的特征,但因其不具有绑槊罪所要求的特定犯罪目的, 即其犯绑架罪罪的主观方面构成要件不存在,因而不构成架罪。但是对郑某1所实施的挟持 他人并将他人囚禁控制在仓库中的行为仍然能够进行刑法意义上的评价因为该行为符合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规定。郑某1非法剥夺了他人的人身自由,客观上实施了非法拘禁他人的行为,其主观上虽然是为了¨ “躲避警察追捕”而持刀挟持人质欲“索车逃离现场”,但该主观故意中包含非法拘禁罪的故意内容,即郑某1亦具备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故意,符合非法拘禁罪的构成要件,构成非法拘禁罪。

综上,法院认定被告人郑某1的行为不构成绑架罪而构成非法拘禁罪结合郑某1系累犯、在非法拘禁被害人的过程中有殴打被害人的行为等情节,判处其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是适当的。

(撰稿: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 林旭群中山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林子淇

审编:最高人民法院刑四庭 陆建红)

 
 
 
免责声明
相关阅读
  合肥律师推荐  
苏义飞律师
专长:刑事辩护、取保候审
电话:(微信)15855187095
地址:合肥庐阳区东怡金融广场B座37楼
  最新文章  
  人气排名  
诉讼费用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投诉建议 | 关于我们
地址:合肥庐阳区东怡金融广场金亚太律所 电话:15855187095 QQ:314409254
信箱:314409254@qq.com 皖ICP备12001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