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律师查询 法规查询    合肥律师招聘    关于我们  
合肥律师门户网
刑事辩护 交通事故 离婚纠纷 债权债务 遗产继承 劳动工伤 医疗事故 房产纠纷
知识产权 公司股权 经济合同 建设工程 征地拆迁 行政诉讼 刑民交叉 法律顾问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法规查询 » 中央法规司法解释 » 正文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关于批准国务院1982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3年国家预算报告的决议
来源: www.055110.com   日期:2023-08-24   阅读:

【发布部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发布日期】 1982.12.10
【实施日期】 1982.12.10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工作文件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批准国务院1982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3年国家预算报告的决议
(1982年12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听取了财政部部长王丙乾代表国务院所作的《关于1982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3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
会议认为,1982年的国家预算执行情况是良好的。这一年,国家财政为促进经济调整和支持生产发展,为发展文教科学卫生事业和继续改善人民生活,作了很大努力,并且继续保持了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争取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过程中取得的成果。
会议还审议了1983年的国家预算草案,认为预算中编列的收入和支出都比上年有明显的增长,体现了对国民经济继续进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要求,体现了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集中资金保证国家重点建设的需要和继续改善人民生活的要求,并且保持收支的基本平衡。这样安排是适当的。
会议决定,批准1983年国家预算,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1982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3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
会议认为,在国家财政情况开始有了明显好转的情况下,必须兢兢业业地抓紧预算执行的工作,以保持稳步发展的势头,进一步解决好财政问题。大会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的指引和鼓舞下,努力发展生产,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高经济效益,以保证做到增加收入,节约支出,为圆满地实现1983年的国家预算,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而努力奋斗。

附件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预算委员会
关于1982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3年国家预算草案的审查报告
(1982年12月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通过)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预算委员会,在听取了财政部长王丙乾代表国务院所作的《关于1982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3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以后,结合大会代表提出的有关意见,讨论和审查了1982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3年国家预算草案。现在将预算委员会审查的结果报告如下:
根据国务院提出的1982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的预计数字,总收入为1106亿9千万元,总支出为1136亿9千万元,都超额完成了原定的国家预算;收入和支出相抵,财政赤字可以控制在30亿元以内,未超过国家预算所列的数额。预算委员会认为,总的说来,1982年国家预算的执行情况是良好的。
今年年初以来,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为实现1982年的国家预算,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效是显著的。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国家通过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监督管理,增加财政收入,扭转了过去3年收入连年下降的状况。支出方面,按照经济调整和改革的要求,增加了能源交通等重点建设的投资和文教科学卫生事业的支出,继续改善城乡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并保持了国家财政的基本平衡。这些情况表明,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的财政状况开始有了明显的好转。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实现全国的安定团结,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有利于今后五年内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国务院提出的1983年国家预算草案,总收入为1232亿元,总支出为1262亿元,收支相抵,支出大于收入30亿元。预算委员会认为,1983年国家预算,收入和支出都比上年有明显的增长。收入的核算,考虑了发展生产、挖掘潜力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打得比较积极;支出的分配,考虑了进一步调整国民经济和加强国家重点建设的需要,也考虑了发展文教科学卫生事业和继续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安排得比较适当。在执行中如果财力有可能,应当再增加一些文教科学卫生事业方面的支出。1983年国家预算草案中列有一笔能源交通重点建设资金,这是为了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把全局搞活,经过慎重考虑而采取的一项集中资金的重要措施。实行这个措施是完全必要的,它将有利于尽快地把能源交通建设搞上去,合理调整基本建设投资的结构,而且也有利于克服目前资金过于分散而发生的某些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的现象。
总的说来,1983年国家预算草案,体现了对国民经济继续进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要求,体现了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巩固地保持财政基本平衡的要求,也体现了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两者兼顾,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它是一个既保证了重点,又做到了统筹兼顾的预算。
根据以上分析,预算委员会建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1983年国家预算,批准财政部长王丙乾代表国务院所作的《关于1982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3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
目前,我国政治经济形势很好。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精神指引和鼓舞下,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奋斗。经过几年的努力,建立起一个稳固的、平衡的国家财政,这不仅是我们争取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重大任务,也是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为了保证1983年国家预算的圆满实现,进一步改善国家财政状况,预算委员会建议这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向各条战线和全国各族人民提出以下要求:第一,大力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使财政收入实现稳定的增长。所有的经济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都要切实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要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抓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积极稳妥地改革经济管理体制,以及认真加强经营管理工作,使各行各业的经济效果有一个明显的提高。不论是生产建设、流通领域,还是非生产领域,都要处处精打细算,努力增加收入,节约支出,做到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果。第二,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坚决调整和全面整顿现有企业。要通过整顿,扭转目前一些企业存在的领导班子软弱,经营管理混乱,劳动纪律松弛,损失浪费严重等现象,并坚决消除经营性亏损。要建立与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严格实行经济责任制,改变某些吃“大锅饭”的情况。在整顿企业的过程中,要把整顿财务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加强各项基础工作,加强经济核算和成本管理,把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第三,要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总规模,切实保证重点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按计划完成,坚决制止在计划之外盲目上项目、铺摊子、搞重复建设。要把有限的资金和物资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而又见效较快的项目上,克服基本建设中的损失浪费现象。第四,要适当集中资金,保证重点建设的需要。国家决定明年继续发行国库券,并从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和城镇大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纳税后的利润中,征集一部分“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都要从全局出发,踊跃认购国库券,积极交纳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以实际行动来支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第五,要加强财政监督,严肃财经纪律。所有单位都要认真执行国家财政税收政策和有关制度,财政、银行部门和审计机关要加强检查和监督工作,反对一切挪用、挤占、截留国家收入的行为,反对一切滥支滥用、浪费国家资金的行为,坚决打击经济领域的严重犯罪活动。严肃财经纪律,是一件关系到争取实现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树立社会良好风气的大事,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切实抓紧抓好。今后对违反财经纪律的单位和个人,一定要坚决地纠正其错误,并及时追回非法所得的款项;情节严重的,要对当事人给予必要的处分,直至法律制裁。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人员,都应当模范地执行国家财经纪律,并且坚持原则,坚决同一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作斗争。
以上意见,请大会审查。

附件二:
关于1982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3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
--1982年12月1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财政部部长 王丙乾

我受国务院的委托,现在向大会提出1982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3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查。
一、1982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
1982年的国家预算,已经执行了10个多月,总的情况是比较好的。年初以来,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改革进展较快,生产建设和各项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中央国家机关的机构调整已基本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在这个基础上,1982年的国家预算将超额完成。
按照现在预计的数字,1982年财政总收入1106.9亿元,为预算的100.2%;财政总支出1136.9亿元,为预算的100.2%;收支相抵,财政赤字可以控制在30亿元以内,未超过预算所列的数额。
1982年国家预算的执行情况表明,继1981年之后,1982年国家财政继续保持基本平衡。尽管这两个年度在收支基本平衡上是相似的,但两年的情况却有很大不同:去年的基本平衡主要是通过大幅度紧缩支出来达到的,而今年的基本平衡则是在财政支出增加的情况下实现的。今年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国家适当地增加了必需的开支;同时,通过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监督管理,努力增加财政收入。今年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正是在这个新的情况下实现的。应当说,今年国家预算的实现,是在争取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过程中取得的一个新的胜利。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继续贯彻执行在经济上实行进一步调整,在政治上实现进一步安定的方针所取得的成果。
1982年国家财政总收入中,各项税收679.5亿元,为预算的105.2%;企业收入311亿元,为预算的90.4%,国库券收入42亿元,为预算的105%。同上年相比,财政总收入的水平由1089.5亿元,增加到1106.9亿元,扭转了过去3年连年收入下降的状况。
大家知道,从1979年到1981年,国家为了调整国民经济和解决长期以来特别是十年内乱遗留下来的大量问题,包括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减免农村税收、安置城镇待业青年就业、增加职工工资、兴建职工住宅、加强城市建设等,通过收入抵拨和支出拨付两个方面拿出了1400多亿元资金。因此,影响到财政收入连续3年下降。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和遗留问题的逐步解决,收入下降的趋势现已停止,预计从明年起,将稳定地转向回升。当然,收入的增长速度暂时还不可能很快。但是从收入下降转为上升,这是一个带有转折性的变化,它标志着国家财政状况开始有了明显的好转,标志着经济调整工作将进入一个新的更加深入的阶段。
1982年国家财政状况继续好转,是这一年国民经济在调整中稳步发展的综合反映。1982年农业生产,尽管部分地区灾害比较严重,由于各地区坚持执行党和政府的各项农村经济政策,认真落实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再加上国家给了必要的支持,全国农业总产值预计比上年增长5%,粮食、棉花、油料等主要作物产量都有较大的增长。轻工业在连续3年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增长。重工业经过2年调整之后,生产开始回升。全国工业总产值预计比上年增长7%左右。随着农业和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市场商品供应日益充裕,物价基本稳定。目前全国经济形势很好,向我们展示着光明的前景,这是令人高兴的。经济是财政的基础,没有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好转,1982年国家预算的顺利实现是不可能的。
1982年国家财政状况继续好转,同我们实行正确的财政税收政策,在国营企业中积极推行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也有密切的关系。这一年,国家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加强对农业的支援,继续执行了对农副产品的价格补贴政策和农业税稳定负担、增产不增税的政策。根据现在预计的数字,1982年国家财政用于各种价格补贴的支出,总数达330多亿元。仅粮食、棉花、油料的价格补贴和超购加价款等,约有170亿元。这一年,国家为了支持企业的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和新产品试制,从预算中拨付了相当数额的资金,加上按规定留给企业的折旧基金和财政上安排的专项贷款,总数近300亿元。这一年,国家为了保障企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加强经济责任制,继续对企业实行企业基金、利润留成和盈亏包干办法,留给企业支配的这部分财力约有170亿元,企业用来解决了生产发展和职工福利方面的不少问题。此外,为了配合经济的调整,体现税收的奖励和限制政策,1982年国家还对少数工业产品的税率,作了有升有降的调整。所有这些措施,效果都是好的,对于经济的发展和财政状况的好转,起了积极作用。
1982年财政总支出中,基本建设拨款302.7亿元,为预算的101.8%;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和新产品试制费60.7亿元,为预算的112%;增拨企业流动资金23亿元,为预算的95.8%;支援农村人民公社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76.5亿元,为预算的100.5%;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190亿元,为预算的105.6%;国防战备费178.7亿元,为预算的100%。同上年相比,财政总支出的水平由1114.9亿元,增加到1136.9亿元。
为了加强重点建设,1982年适当增加了基本建设投资。国家预算直接拨付的资金,预计比上年增加16亿元,主要是增加了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资。这一年,有些骨干工程的建设进展加快,部分建设工程的投资效果有所提高。上海梅山炼铁基地一期工程,湖北葛洲坝水电站三号和四号机组,江苏大屯矿区的大屯洗煤厂,已建成投产。棉纺锭、合成氨、化肥、商业石油库等四种新增生产能力,已提前完成全年计划。
1982年继续增加了文教科学卫生事业支出,支持了这些事业的发展。这一年的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预计比上年增加18.6亿多元;这方面经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将由上年的15.4%上升到16.7%。在各有关部门的努力下,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高等学校招生31.4万人,比上年增加3.5万人;职业中学、农业中学招生49万人,比上年增加22万人。科技部门的研究成果增多,推广应用工作有所增强,为生产建设服务的多种科技咨询活动继续展开。卫生、文化和体育部门在防治疾病,增强人民体质,保护人民健康,推行计划生育,以及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1982年还从财力上保证了继续安排城镇待业青年就业和调整部分职工工资的需要,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有所提高。预计全年通过各种形式安排的城镇就业人员,共约500多万人。建设城市公用事业和城镇职工住宅的工作,也在继续进行。为了逐步解决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中没有实行奖励制度的职工工资问题,去年第四季度已对中小学教师、部分体育工作者和医务人员提高了工资,今年第四季度还将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部分职工的工资。由于扩大劳动就业和提高部分职工的工资,今年的职工工资总额预计将比上年增长7.6%。在前几年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之后,随着生产的增长,以及多种经营的发展,今年农民的收入将继续增加。
总起来说,1982年国家预算的执行情况是好的。但是,我们也看到,经济和财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目前生产、流通、建设领域中的经济效益还很差,不少企业经营管理混乱的情况没有多大改变,加上财政管理和监督不严,以致财政收入同工业生产不能实现同步增长。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过猛,特别是各方面用自筹资金铺的基建摊子过多,再加上投资的结构不合理,形成投入多、产出少,经济效益不能充分发挥。所有这些问题,反映到国家财政上,就是收入的增长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财政平衡仍然是一个相当紧张的问题。今后我们必须继续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使国家财政状况得到进一步的好转。

二、1983年国家预算草案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提出,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要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的战略目标,从1983年到1987年的5年间,要争取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根据上述要求,1983年国家预算收支安排的主要原则是:继续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支持生产的发展,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开辟财源,增加财政收入;在继续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的情况下,适当集中财力,保证能源交通等重点建设;根据需要与可能,合理安排各项支出,支持文教科学卫生事业的发展,继续改善人民生活;通过工作的不断改进,加强综合平衡和预算管理,继续保持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
现在编制的1983年国家预草草案,总收入为1232亿元,总支出为1262亿元。收支相抵,支出大于收入30亿元。这个收支差额,要在执行中力争缩小。
1983年的预算总收入,比1982年预计收入数增加125亿元,增长11.3%。扣除国外借款和筹集能源交通重点建设资金等不可比因素,收入增加61.1亿元,增长5.8%。各项主要收入安排的情况是:各项税收729.7亿元,企业收入323.9亿元,中央财政集中的企业基本折旧基金22亿元,发行国库券收入40亿元,国外借款收入54亿元,筹集能源交通重点建设资金60亿元。
1983年的财政收入比上年增加,这是国家财力逐步扩大的良好开端。现在安排的1983年预算总收入,增长的幅度超过了工农业总产值增长的幅度,它将主要依靠发展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来实现。1983年,国家要求加强整顿企业,狠抓技术改造,切实挖掘潜力,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和流通费用,扭转企业亏损;同时,要加强财政税收的管理工作,把各种流失的财政收入,包括被一些单位非法占用的收入,予以清理收回。只要这些要求实现了,财政收入就会有一定的增长。在安排收入预算时,对于农副产品收购数量扩大而要增加的价格补贴,继续安排城镇待业青年就业,以及个别行业提高维持简单再生产费用等,需要减少的收入,已作了扣除。总的看来,1983年国家预算收入的安排是积极的,经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
关于1983年预算收入中所列的筹集能源交通重点建设资金,需要在这里作一点说明。为了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把全局搞活,国家决定从1983年开始,在“六五”计划的后3年筹集能源交通重点建设资金200亿元。解决的办法是:由银行增加上交利润和提供长期借款60亿元;国家财政直接安排支出20亿元;其余120亿元,则从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和城镇大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纳税后的利润中,用征集“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的方式来解决。三项合计,每年平均60多亿元。目前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一方面能源供应不足,交通运输紧张,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加快其发展速度,但建设资金不足;另一方面,一些地方、部门和企业用不少预算外资金搞了加工工业,发生了某些重复投资、盲目建设的问题,资金的使用相当分散。现在决定采取上述办法,把过于分散的资金适当集中一部分,用于国家急需的建设,这不仅可以尽快地把能源交通建设搞上去,而且对于调整基本建设投资的结构也是有利的。这次国家征集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除少数免于征收的项目外,确定按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预算外资金的10%计算征收,90%的预算外资金仍然留给他们自己支配使用。只要加强管理,合理安排,是不会影响其正常开支的。我们相信,国家集中资金进行重点建设的这一措施,一定会得到各方面的积极支持。
在财政收入回升的条件下,1983年国家预算的总支出,将比1982年预计支出数增加125亿元,增长11%。扣除利用国外借款安排的基本建设和明年新安排的能源交通重点建设投资等不可比因素,支出增加61亿元,增长5.6%。各项主要支出安排的情况是:
(一)基本建设拨款361.8亿元,比上年预计数增加59.1亿元。其中,国家预算直接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为196.3亿元,新增能源交通重点建设投资65亿元(包括国家财政支出中安排的5亿元在内)。两项合计261.3亿元,比上年预计数增加65.3亿元,这将使能源交通等重点建设有较大的发展。此外,明年基建储备资金和地方用机动财力安排的投资等,共为46.5亿元,比上年预计数减少10.2亿元;利用国外借款安排的投资为54亿元,比上年预计数增加4亿元。
(二)企业挖潜改造和新产品试制费65.7亿元。其中用于技术开发和新产品试制的费用,比上年增加9亿元。今后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主要依靠认真挖掘现有企业的潜力,加强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明年国家用于这方面的资金多增加一点,是完全必要的。
(三)增拨企业流动资金22.5亿元,比上年预计数略有减少。目前国营企业占用资金较多,应当加速周转,减少占用。预算中所列的增拨企业流动资金,主要用于新投产的企业和增加某些物资储备。
(四)支援农村人民公社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77.5亿元,比上年预计数略有增加。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重点。农村在贯彻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以后,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发展很快,农民的收入也有较多的增长,他们用于农业的投资也会增加,但是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援仍然不可缺少。国家支援农业的资金,主要用于发展粮食生产,有重点地支持发展林、牧、渔业,以及进行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工作。
(五)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204亿元,比上年预计数增加14亿元,增长7.4%。其中,文化事业费增长9.1%,教育事业费增长7.3%,科学事业费增长9.3%,卫生事业费增长7%,都高于财政总收入和总支出的增长幅度。增加智力方面的投资,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关键。由于目前国家财政尚有困难,一时还不能拿出很多钱来,只能作适当的增加,今后随着财政经济状况的不断好转,应当进一步增加这方面的支出。
(六)国防战备费178.7亿元,同上年预计数持平。在预算中保持一定数额的国防战略开支,是加强国防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所必需的。
(七)行政管理费85亿元,比上年预计数增加5亿元。增加的支出主要是用于公安、检察、司法等部门的人员经费和业务费用。
(八)抚恤和社会救济费24亿元,城镇知识青年安置费3.8亿元,都与上年预计数持平。
(九)国外借款还本付息支出51亿元,比上年预计数增加1.3亿元。预计到1983年底,国家财政统借的国外借款余额约40亿美元。
(十)总预备费20亿元。
1983年的国家预算,收支都比上年有明显的增长。预算收支的安排,考虑了经济进一步调整的需要,考虑了国家重点建设的需要,也考虑了文教科学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的需要。同时,对国家财政需要支付的各种价格补贴、留归企业单位支配使用的各种专项基金和留成收入,在核算收支数字时,也都作了安排。应当说,1983年的国家预算草案,体现了保证重点、统筹兼顾的要求。但是,这个预算安排得是比较紧的,收入需要经过巨大努力才能实现,支出还要注意控制和节约,任务相当艰巨。我们要看到,目前全国形势很好,有利条件很多,国务院针对当前经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又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因此,实现这个预算也是完全可能的。我们一定要认真落实各项经济和财政措施,努力做好各项工作,积极增加收入,大力节约支出,确保1983年国家预算的圆满实现。

三、为实现1983年国家预算进一步改善财政状况而奋斗
1983年是实现“六五”计划的关键性的一年。为了保证这一年国家预算的圆满实现,进一步改善国家财政状况,并为在今后五年内逐步做到财政收支平衡打下基础,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要努力促进生产,挖掘潜力,在此基础上增加财政收入。明年的财政收入要实现一个稳定的增长,关键在于切实把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在我们工作的首位。过去在生产建设上往往偏重于追求产值和速度,忽视经济效益,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这两年注意了这个问题,情况有所好转。但是,总的说来,这个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例如,全国国营工业企业每百元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所提供的税收和利润,1965年为30元,1982年预计只有24.1元。全国国营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天数,1965年为74.8天,1982年预计为111天。全国基本建设每百元投资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1965年为93.6元,1982年预计为80元。经济效益差,反映在财政上,就是生产增长了,投资增加了,而收入不能同步增长,或者是生产增长不多,但占用的流动资金却增长很快。这种状况的存在,同目前经济结构不合理、技术落后和经营管理不善有很大的关系。我们一定要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加强经营管理,使各行各业的经济效果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在这方面,当前要特别讲求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综合经济效益是高还是低,必须认真考核企业的资金收入率、流动资金的周转率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回收率。这三个“率”是实实在在的,提高这三个"率”,才能使财政收入与工业产值同步增长,或者高于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才能充分发挥各项生产建设资金的效用。同样,在非生产性领域里,也应当加强资金管理,讲求使用效果,努力做到少花钱,多办事,把事情办好。
第二,要结合企业的调整和整顿,切实整顿和加强国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目前,不少企业经营管理混乱,损失浪费严重。工业企业中处于亏损状况的,约占30%,预计今年亏损40多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消耗高、质量低、计划不周和经营管理不善而造成的。商业、外贸等企业,也有不少经营性亏损。工商企业物资积压的情况也相当严重,目前全国库存的钢材还有1800多万吨,库存的机电产品580多亿元。企业经营管理的状况好不好,对国家财政的稳定和发展有极大的关系。国务院已决定,用三年时间分期分批地对企业进行整顿,并要求在企业整顿过程中,把财务整顿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要通过整顿,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加强各项基础工作,实行经济核算和经济责任制,把企业财务混乱的状况扭转过来,消除经营性亏损,抓紧处理积压物资,减少损失浪费,提高经济效益。所有的企业都必须切实加强会计、统计、原始记录、计量检验等项工作,建立和健全定员定额制度,并在企业内部把考核指标同经济责任制结合起来,做到有奖有惩。首都钢铁公司在实行经济责任制和整顿财务的过程中,把主要经济指标加以分解,落实到职能部门、车间、班组和个人,并与分配挂钩,做到“人人身上有指标,全厂任务大家挑”,因而增产能增收,甚至减产也能增收。湖南省粮食系统,这几年每年收购粮食近百亿斤,食油200万担,在1979年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之后,他们从改进工作和开展多种经营方面增加收入、减少损失浪费,节约仓储和运输费用,除了正常的价格补贴以外,经营性的亏损减少了22%。这说明整顿企业财务,加强经济责任制,能把潜力挖出来,能给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或者减轻国家的负担,这对平衡财政收支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第三,要坚持量力而行,正确处理国家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关系。不论是搞社会主义建设,还是改善人民生活,我们都必须坚持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并注意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我们要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基本原则办事,做到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二者兼顾,不能只顾一头。过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发生过偏重于建设而忽视生活的情况。近几年来,国家调整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人民生活有了显著的改善,这是完全必要的。今后一定要继续处理好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两者的关系。一方面,在工农业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的基础上,国家还将继续有步骤地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但决不能依靠减少国家建设资金去改善人民生活。否则,势必挤掉国家必要的建设资金,损害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另一方面,现在财政经济情况开始好转,有计划地增加一些建设投资是完全必要的,但也要切实注意量力而行,加强综合平衡,保证重点的需要。要把有限的资金和物资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而又见效较快的项目上,不要盲目上项目、铺摊子,避免以小挤大,重复建设,造成浪费。这个问题不仅在财政经济困难的时候要注意,在财政经济状况好转的时候同样要注意。在1983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国家预算中,有关基本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问题,都已作了必要的安排。我们应当严格按计划和预算办事,不要离开计划和预算去办那些力所不及的事情。
第四,要积极地稳妥地推进财政税收制度的改革,加强财政立法工作。随着经济调整工作的深入和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财政税收制度的改革必须加快步伐,使二者相互适应。目前财政经济工作中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也需要相应地作用规定。例如,企业基金、利润留成和盈亏包干办法,已试行了几年,总的效果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整顿和完善,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经济责任制。税收方面,为了解决现行税制同经济发展某些不相适应的问题,并注意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杠杆作用,我们准备有步骤地进行改革。对国营企业逐步实行征收所得税的制度,把目前企业利润的大部分改为用所得税的形式上交,这将是一项重大改革。对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劳动者个体经济的征税问题,有的需要修订原来的税法,有的需要制定新的税法。为了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技术的进步开路,支持产品升级换代与提高质量,财政部门不仅要把新产品试制费的经费来源问题适当地解决好,而且还要迅速制定有利于鼓励技术进步的财政税收政策和有关的制度。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其他方面的财政立法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把财政、税收、财务、会计的基本法规建立和健全起来。
第五,要加强财政管理,严肃财经纪律。这几年,加强了遵守法纪的教育,使过去那种财政管理不严、财政纪律松驰的状况有所好转。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国务院曾在去冬今春对国营企业组织了一次财务大检查,发现不少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财务混乱、帐目不实、乱摊成本、乱拉资金、截留和挪用国家收入等问题,情况相当严重。截止今年7月底的统计,共查出最近两年发生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金额达45亿元,其中能够追回的财政收入为21亿元,大部分已在去年和今年分别入库。在今年开展的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活动中,又发现有的地方、部门和企业,不顾国家政策法令和财经制度,造假帐、报假成本、编假决算,转移国家的资金,私设“小钱柜”,非法倒买倒卖外汇,个别的甚至化为公私,用国家的资金进行挥霍浪费,达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这些情况同社会主义建设是背道而驰的,决不能任其发展下去。一些单位的经验教训说明,财政管理不严,财经纪律松弛,不仅分散和浪费了国家的大量资金,而且给了贪污盗窃、投机倒把、走私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今后一定要把加强财政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提高到争取实现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和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的高度来认识。这件事需要各级领导带头抓,督促各方认真办,决不能把它看成只是财政经济部门的事情。为了严肃国家法纪,今后对于侵占、挪用、截留国家收入,违反国家规定乱摊成本、多提利润留成、乱拉乱用资金,或者自行决定减税免税,偷漏拖欠国家税款,任意滥发贷款,或者化大公为小公,化预算内为预算外,化全民为集体的,一定要坚决加以纠正,并如数追回全部款项;情节严重的,要给予必要的处分。对于使用国家资金和财政拨款举办的各种建设事业,经济效果达不到计划规定的要求,或者造成严重损失浪费的,要追究单位领导人的责任。不能只是要钱,不抓使用效果。整顿财经纪律,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人员负有重要的责任。领导人员应当模范地执行国家法令,并教育干部遵守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不许知法犯法,有法不依,不许违法不究,姑息纵容。
各位代表:目前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很好,全国人民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尽管我们在前进中还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我们一定要坚持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鼓足干劲抓工作,为实现1983年的国家预算,为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而努力奋斗。

附件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198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1982年12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要点)

国务院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精神、第六个五年计划的要求和当前的经济情况,拟订了198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1982年计划预计执行情况
1982年5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批准了198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预计1982年计划将完成或超额完成。农业、轻工业持续发展,重工业开始回升,财政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市场商品供应比较充分,物价基本稳定。整个经济形势是相当好的。
⒈农业。尽管今年部分地区自然灾害比较严重,但仍然取得较好的收成。粮食预计比去年增产1000多万吨,总产量达到3.35多亿吨,超过大丰收的1979年的产量,创造历史最高水平。棉花在连续两年大幅度增产的基础上,预计又比去年增产33.2万吨,总产量达到330万吨。油料总产量预计达到1100万吨,比去年增加80万吨。糖料、桑蚕茧、茶叶、猪牛羊肉都将比去年增产。农村的多种经营和社员家庭副业也有较大发展。农业总产值预计比去年增长5%。
⒉工业。轻工业生产,在连续3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今年持续增长。一些耐用消费品的产量继续大幅度上升,自行车预计比去年增长32%,缝纫机增长19.5%,洗衣机增长1倍多。糖、啤酒、合成洗涤剂、塑料制品等的增长幅度预计也比较大。化学纤维、化纤布、原盐、日用陶瓷、收音机等产品的产量,按计划控制生产,产量比去年减少。整个轻工业产值预计比去年增长5.1%。
重工业经过两年调整之后,生产迅速回升。原煤产量预计达到6.5亿吨,比去年增加2800多万吨,增长4.6%。原油产量预计为1.017亿吨,基本保持去年水平。发电量3250亿度,比去年增加157亿度,增长5.1%。钢材、木材、水泥、玻璃、酸、碱、化肥、塑料、手扶拖拉机、发电设备、汽车、机车、货车、船舶、医疗器械等,预计都比去年增产。整个重工业产值预计比去年增长9%。
轻工业产值和重工业产值加在一起,全部工业总产值预计比去年增长7%左右。
产品的质量多数稳定或有所提高,消耗有所下降。据12个工交部门75项质量指标1-9月份的统计,与去年同期比较,提高的有25项,持平的有32项,下降的有18项。在105项消耗指标中,46项比去年同期下降,27项持平,32项上升。
交通运输和邮电部门预计都将超额完成计划,基本上保证了重要物资和旅客的运输。
⒊财政收支。财政收入预计完成1107亿元,比去年增加17亿元。财政支出预计为1137亿元,比去年增加22亿元。收支相抵,财政赤字为30亿元。
⒋固定资产投资。全国基本建设投资预计达到525亿元,比去年增加82亿元。其中,国家预算内的投资预计为196亿元,比去年增加16亿元;地方、部门和企业的自筹投资预计为178亿元,比去年增加37亿元。一些骨干项目的建设进度加快,部分建设工程的投资效果略有提高。全国更新改造投资预计达到265亿元,比去年增加40亿元。基建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加在一起,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将达790亿元。
⒌市场供应。社会商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2560亿元,比去年增加210亿元,增长8.9%。当前市场上不仅农副产品比较丰富,而且日用消费品的供应状况也大为好转。市场供应情况之好,是近20多年来所没有的。全国零售物价的总水平,大体可以保持去年年末的水平,略高于去年年平均水平;国营牌价没有大的变动,集市贸易价格有所上升。
⒍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预计达到598亿元,完成计划的92.6%,比去年下降0.6%。其中,出口额可以完成计划,比去年增长0.5%;进口额由于进口商品结构改变和国际市场价格下跌等原因,预计完成计划的85.7%,比去年下降1.9%。
⒎科学、教育、文化和卫生事业。科研试制计划完成情况良好,科技成果增多,推广应用工作有所增强,为生产建设服务的多种科技咨询活动继续展开。最近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表明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31.4万人,比去年增加3.5万人。职业中学、农业中学预计招生49万人,比去年增加22万人。医院病床预计比去年增加4.3万张,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电影、电视、广播、新闻、出版以及其他各项文化事业继续发展。体育战线取得了新的成绩,女排和体操运动员等在世界比赛中又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⒏城乡人民的收入继续有所提高。农民向国营商业和国营工业企业等出售的农副产品总值,预计比去年增加100亿元。职工工资总额预计达到880亿元,比去年增加60亿元。截至10月底,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比年初增加117亿元,累计达到641亿元。
从以上计划执行的情况可以看出,1982年由于进一步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又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是,在国民经济前进过程中,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不合理,经营管理中的弊端和弱点,也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在生产、建设、流通领域都出现新的问题亟待解决。当前经济中出现的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是:
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得过猛。今年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计划为380亿元,在执行过程中,经国务院批准调整为445亿元。预计将比调整后的计划超过80亿元,主要是自筹投资超过60亿元,各种贷款安排的建设超过19亿元。现在已经确定集中一部分资金用于能源、交通等重点建设,如果其他方面的投资,尤其是自筹投资降不下来,就会使基本建设规模更加膨胀,“三材”供应更加紧张,一般挤重点、计划外挤计划内的情况更为严重,结果就会重新拉长基本建设战线,使这几年费了很大力量调整基本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又丧失掉。更新改造投资比计划超过15亿元,不少投资并没有真正用于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而是用于扩建、新建,搞了不少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第二,有些轻纺产品出现了滞销积压现象。这反映了有些消费品生产不能适应社会的现实需要和居民消费构成的变化,反映了流通渠道不畅和流转环节过多,反映了一部分消费品价格不合理。这些问题不适当解决,销路就不易打开,农业生产、轻工业生产的发展都会遇到障碍,财政收入也将受到很大影响。
第三,不论是生产、建设或者是流通领域,经济效益都还很差。比如,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资金利税率,预计将由去年的25.1%下降为24.1%;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将由去年的86.7%下降为80%;商业企业流动资金占用率,将由去年的47.3%上升为48.8%。由于经济效益差,虽然生产增长了,财政收入没有同步增长。扣除发行国库券增加的收入,今年财政收入只同去年持平。如果不在认真管好用好固定资产投资、全面整顿和进一步调整企业、大力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继续改革经济体制这四个方面做出切实的成效,使经济效益有一个显著的提高,要实现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是不可能的。
以上情况说明,要保证国民经济继续稳步前进,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还要做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

二、1983年计划的任务和主要指标
198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毫不动摇地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真正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稳定经济的成果,使各项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稳步地向前发展。各项具体任务和主要指标安排如下:
(一)保证粮食稳步增产,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
1983年计划农业总产值比1982年预计增长4%。粮食产量3.425亿吨,比今年预计增加750万吨。棉花播种面积有所减少,争取努力提高单产,总产量达到337万吨,比今年预计增加7万吨。油菜籽和烤烟的播种面积要加以控制。烤烟,要提高烟叶的质量,产量安排120万吨,比今年预计减少73.5万吨。其它经济作物和林、牧、副、渔各业都要有一个新的发展。
为了实现上述要求,要继续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制定的各项农村经济政策,巩固和完善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国的粮食播种面积要稳定在17亿亩,各省、市、自治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地区之间进行合理调整。要增加农业生产资料(包括中小农具)的供应。新增加的化肥、柴油等,优先用于商品粮基地。努力扩大劳动积累,加强农业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推广行之有效的农业科学技术和先进的增产经验,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坚决制止乱砍滥伐森林,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
(二)在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争取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考虑到能源供应和消费品的销路,1983年计划工业总产值比1982年预计增长4%。在执行中,争取增长5%。纱的产量332万吨,比今年预计增长0.3%;糖370万吨,增长8.2%;自行车、表、洗衣机、照相机等耐用消费品的产量仍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原煤产量6.7亿吨,比今年预计增长3.1%;其中统配矿3.56亿至3.62亿吨,增长1.7%至2.8%。原油产量1亿吨,大体保持近两年的生产水平。发电量3380亿度,增长4%。钢产量,由于能源紧张,安排3550万吨,比今年预计减少100万吨。化肥1255万吨,大体保持今年预计水平。水泥9200万吨,增长2.2%;木材5085万立方米,增长1.7%。
轻工业,要根据市场需要,分别不同情况,安排好各项产品的生产。需求量大的产品,如畅销的名牌耐用消费品、儿童用品、日用小商品等,要在保证质量、品种的前提下积极增产。产需基本平衡的产品,主要是纺织品和一般日用工业品,要保持稳产。库存积压多的产品,如涤纶混纺布、原盐等,在打开销路前要按计划限制生产。
重工业,要根据生产建设的需要和能源、原材料供应的可能,有计划地组织生产。1983年能源需求的压力仍然集中在煤炭上,为了实现工业生产“保四争五”的要求,必须尽可能多增产一些煤炭,特别是统配煤炭。冶金部门要进一步努力节约能源,降低铁钢比,提高成材率,增加钢材品种。机械工业要大力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积极增加新产品,淘汰老产品。汽车、内燃机、拖拉机等用油机具的产量,要根据油品供应的可能,严格按计划生产,主要用于更新老产品。国防军工要把新型装备的研制和提高技术水平放在首位。
交通运输,1983年铁路货运量计划为11.2亿至11.4亿吨,比1982年预计增加2000万至4000万吨。要重点安排煤炭运输,其中晋煤外运量要求比今年预计增加700万吨,出关煤运量增加300万至400万吨,调往华东煤增加400万至600万吨。为了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短途运输要尽可能由水运和公路多承担一些。要大力搞好港口接卸和疏运的组织管理,并尽量利用北仑港以及一些中小港口的能力,以保证进口物资的运输。积极发展邮电通讯和民用航空事业。
(三)大力增收节支,继续保持财政、信贷收支基本平衡。
1983年计划财政收入为1232亿元,比1982年增加125亿元。其中,筹集的能源、交通建设资金60亿元。财政支出为1262亿元,比1982年增加125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增加65亿元,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费增加14亿元,新产品试制费增加9亿元,行政管理费增加5亿元,中央预备费和地方预备费共20亿元。收支相抵,有赤字30亿元。
为了保持国家财政收支基本平衡,要认真落实六五计划中规定的各项增收节支和集中资金的措施,使财政收入有稳定的增加。现在各方面增收节支的潜力还是很大的,特别是许多大型企业,只要改善经营管理,厉行增产节约,就可以为国家多上交税利。在努力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要尽可能地节减各项行政事业支出。
为了保持信贷收支基本平衡,要进一步开展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的存款业务和发展城乡居民的储蓄事业,以增加信贷资金来源;严格控制各项贷款,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既要控制增加额,也要控制发放额,严格按计划安排使用。
(四)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快能源、交通等重点建设,有重点地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
1983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计划为747亿元,比1982年预计减少43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为507亿元,减少18亿元;更新改造投资计划为240亿元,减少25亿元。
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国家预算内的投资261亿元,比今年预计增加65亿元(主要用于重点建设);自筹投资107.5亿元,减少70.5亿元。按照这个安排,重点建设投资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自筹投资有较大幅度的减少,这是国家的一项重大决策。必须重申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切实控制基本建设规模。所有建设项目都要严格按照基建程序办事。对在建项目要认真清理,凡是必须续建而又符合“五定”(即定建设规模、定总投资、定建设工期、定投资效益、定外部协作条件)要求的,优先安排,促其尽快建成投产;建成后所需燃料动力、原材料和运输条件不落实的,要坚决停建、缓建。对新上的大中型项目,必须严格审查,凡是建设前期工作做得不够,不符合“五定”要求的,暂不列入计划,待条件成熟经审批后再补列入计划。自筹基建投资要统一存入建设银行,由建行按国家批准的计划拨付使用。为了确保提高投资效果,1983年要采取一些严格的审查、考核和监督的措施,并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对任意扩大建设规模、拉长战线、提高造价的,要坚决制止。
在更新改造投资中,中央财政拨款23亿元,银行贷款74亿元(包括贷款收回再贷出的28亿元在内),企业的折旧基金和其他自筹资金143亿元。更改资金要着重用于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改革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以及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改善环境措施上,真正实现技术进步。
为了保证重点建设,在集中资金的同时,对物资分配也要适当集中一些。一是计划规定的上调任务必须完成,不得截留;二是超产的统配物资,要按规定上交国家统一分配;三是采取经济措施,同地方多调一部分煤炭、水泥等;四是进一步利用库存积压物资,做好调剂工作。适当集中一些物资,不但有利于保证重点建设,而且有利于控制自筹投资和各种贷款安排的建设。
(五)进一步组织好商品流通,努力扩展对外贸易。
1983年计划社会商品购买力为2760亿元,比1982年预计增加200亿元,增长7.8%。其中,城镇增加68亿元,农村增加132亿元。商业部门要加强市场预测,千方百计地搞好商品供应。首先要大力搞好粮食购销工作。同时,加强农副土特产品的收购,搞好工业品下乡。要扩大城乡交流渠道,减少商业流通环节,加速商品流转,增加商品销售,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计划为684亿元,比1982年预计增长14.5%。其中,出口额328亿元,增长4.8%;进口额357亿元,增长25.3%。要努力增加出口,特别是机电产品的出口。对某些耗能多的产品,要限制出口。根据国内生产建设发展的需要,适当改进进口物资的结构。要继续积极有效地利用国外资金,有计划地引进适合我国需要的,尤其是用于技术改造的先进技术。
(六)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加速人材的培养。
1983年要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六五计划制定的科技“攻关”任务和科技推广任务。要把全国的科技力量组织起来,制订科技长期规划,进行重大课题的“攻关”;参与行业技术改造规划,协助企业解决当前生产中的工艺技术、新产品试制和技术改造问题;进行为长远发展作准备的重大建设项目的科学研究、技术经济论证、科技咨询等工作。要整顿科研机构,研究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和阻碍技术进步的规章制度。
高等学校要进一步调整科类结构和专业设置,努力提高教学质量。1983年计划普通高等学校招生34.1万人,比1982年预计增加2.7万人。中等专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也要进行必要的调整,1983年计划招生43.4万人,比1982年预计增加1.8万人。要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包括广播电视大学、函授大学和夜大学等,同时认真做好干部的培训。
(七)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使城乡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继续有所改善。
坚决有力地控制人口特别是农村人口的增长。全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1982年预计为13.5‰,1983年要力争控制在14‰以下。要进一步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动员各方面的力量进行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努力提高一胎率,严格控制两胎,坚决杜绝多胎。要充实各级计划生育科研、医务人员,加强对计划生育的技术指导;并且要健全、充实各级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和人员。
切实搞好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要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充实加强小学教育,特别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广大农村、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学龄儿童的入学率以及入学巩固率。要因地制宜地发展中等教育,进一步进行中等教育的结构改革。1983年要继续把一部分普通高中改为职(农)业中学和职业学校,并在高中举办职(农)业班。各行各业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办一些职业学校。还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农民、工人学文化、学政治、学科学,提高文化和科学知识水平。
继续安排城镇劳动就业。1983年计划安排550万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安排280万人,集体所有制单位安排230万人,劳动服务公司安排10万人,从事个体经营30万人。
进一步增加城乡人民的收入。1983年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工资总额计划比1982年预计增加30亿元,达到740亿元。农民的收入,在增加农业生产、降低生产成本的基础上也将继续有所增加。
继续改善城市职工的居住条件,大力组织农村建筑材料的生产供应。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加强劳动保护,搞好安全生产。
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大力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1983年计划增加医院病床5万张,要提高医疗质量,改进服务态度。积极开展城乡体育活动,努力提高体育运动的技术水平。
进一步发展文学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各项文化事业。要繁荣文艺创作,提高作品的思想水平和艺术质量。努力整顿各种出版物,提高编辑水平和书刊质量。

三、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完成和超额完成1983年计划
保证198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完成或超额完成,关键在于坚决地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使生产、建设、流通等各个领域的经济效益都有一个较为明显的提高。所有产品和工程的质量,都要高于今年已经达到的水平。能源消耗量要求节约2.5%,各项原材料消耗要求降低1-2%。国营工业企业可比产品成本和国营商业流通费用率都要降低2%。国营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要提高2%以上。为此,在1983年经济工作中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继续整顿和调整现有企业。
把现有企业整顿好,使它们的巨大潜力发挥出来,是提高经济效益最现实的措施。按照预定步骤,1983年要对1000多个大中型骨干企业进行整顿。整顿的关键是配备好领导班子。同时,要建立和健全强有力的生产指挥系统和严格的责任制度。经过整顿的企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和综合经济效益都要高于整顿前的水平,实现的利润和上缴的利润都要高于产值的增长速度。
在整顿企业的同时,要按产品分工,由归口部门会同地方,在明后两年内制定出行业发展规划,提出企业的改组方案。对那些消耗高、质量差、长期亏损的企业,产品供过于求、大量积压的企业,1983年要再关停并转一批。否则,要显著地降低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提高整个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是不可能的。为了取得促进联合的经验,还要抓好石油化工、烟草等几个已有一定工作基础的重点行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改组联合的试点。
第二、进一步推行和完善经济责任制。
要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农村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创造出适合工业、建筑业、商业各自特点的责任制形式,以便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挖掘潜力,提高效益。工商等企业经济责任制的推行,必须全面落实企业对国家、职工对企业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国家也要保证企业和职工应有的合法权利。这就是说,经济责任制要以责为核心,以责定权,以责定利,把责、权、利统一起来,把全面完成国家计划放在首位,严格按国家计划和社会需要发展生产、改善经营,防止片面追求利润而采取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做法。推行经济责任制,要搞好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由点及面,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第三、大力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
搞现代化,振兴经济,实现20年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一定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个指导思想必须明确起来,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落实。不然,要把企业的巨大潜力充分挖掘出来,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是办不到的。
搞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规划是一项紧迫的任务。目前的技术改造,由于缺乏总体规划的指导,不能取得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要把计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以及有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抓紧制订切实可行的技术改造规划,提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技术政策和要采用的新技术,以及实施的方法和步骤。首先要研究制订全国的和部门的、行业的技术改造规划,然后制订中心城市、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规划。规划一定要体现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把重点放在降低消耗、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上,不能盲目追求自动化。
第四、积极改进计划管理。
按照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改进和加强计划管理,努力提高计划的科学性,是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按比例地协调发展,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有力保证。要完善计划体系,实行长、中、短期计划相结合,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相结合。为了反映社会经济效益,国家计委初步提出了一套经济效益指标,包括计算全社会经济效益的指标、考核各物质生产部门和基层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由各地区、各部门据以编制计划,准备从1983年开始执行,在执行中逐步完善。
为了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在计划安排中,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对于地方和部门的利益,在可能范围内要尽量予以照顾。但是,当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发生矛盾时,局部必须服从全局。凡是从局部来看有利,而对全局不利的事,坚决不办。
在抓好上述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要认真搞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工作。要在城乡进一步广泛深入地开展“五讲四美”活动,大力进行共产主义思想、信念、道德的教育,以及主人翁思想和革命纪律的教育,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教育,使人们的劳动态度、工作态度、服务态度不断改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之间和干部群众之间团结互助的新型社会主义关系不断发展,使社会风气不断改善,振奋起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这样,1983年计划规定的各项任务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

 
 
 
免责声明
相关阅读
  合肥律师推荐  
苏义飞律师
专长:刑事辩护、取保候审
电话:(微信) 15855187095
地址:合肥庐阳区东怡金融广场B座37楼
  最新文章  
  人气排名  
诉讼费用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投诉建议 | 关于我们
地址:合肥庐阳区东怡金融广场金亚太律所 电话:15855187095 QQ:314409254
信箱:314409254@qq.com 皖ICP备12001733号